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針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針害

針害為針灸學之專有名詞,意指針刺治療過程中所產生之不良影響,致使患者之組織或臟腑受損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有云:「奪陰者死,奪陽者狂,針害畢矣。」此處「針害」即指不當針刺所造成之病理效應,甚者可危及生命。

成因與表現

針具與操作失當

針具之選擇與使用影響針刺安全。若針具損傷或質劣,或醫者手法粗猛,進針過深過重,易致局部氣血失和,使患者出現脹痛久留不退、經絡阻滯,甚或局部血腫。氣血瘀滯則可能影響經絡循行,進而干擾人體陰陽平衡。

臟腑與經絡損傷

針刺若未考量經絡走向及穴位深度,誤傷臟腑,則可導致嚴重後果。例如:

  • 氣胸:刺穿胸壁及肺臟,致氣積胸腔,使肺失宣降,患者見胸悶、氣促,甚則呼吸困難。
  • 內臟出血:針刺過深傷及肝、脾等實質器官,可致血溢脈外,引發內出血,若未及時處理,恐耗氣傷血,危及性命。
  • 腦脊髓損傷:於顱頸部穴位操作不當,針入過深,可能傷及延髓或脊髓,輕則肢體麻木,重則癱瘓,甚者可影響神明,致昏厥或死亡。

病機探討

在中醫理論中,人體賴氣血循行以維持機能,經絡為氣血運行之通路。針具刺入肌膚,本應調和氣血,然若誤刺要害,則破壞經絡之完整性,使氣機逆亂,血不歸經。如《內經》所言:「刺之要,氣至而有效。」然針害之發,多因氣不至而反傷正氣,違背針刺「調其虛實」之宗旨。

古籍論述

《黃帝內經》多次強調針刺之宜忌,除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外,《素問·刺禁論》亦詳述誤刺之害,如:「刺中心,一日死」、「刺頭中腦戶,入腦立死」等,皆警示後世醫者需謹慎審穴,以免釀禍。

在臨床施針之時,醫者需深諳經絡走行、臟腑位置,並掌握針刺之深淺補瀉,方能避開針害,使針灸發揮最佳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