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針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針劑,為中醫方劑學之名詞,乃中藥製劑之一種特殊形式。其製作過程嚴謹,須將中藥材經過提取、精製、配制等步驟,最終製成無菌溶液,封裝於安瓿之中,以供皮下、肌肉或靜脈注射之用。此種劑型源於現代製藥技術與傳統中醫理論之結合,既保留了中藥之特性,又兼具現代醫學給藥之優越性。

針劑之特點

  1. 藥效迅速
    針劑之藥物成分可直接注入人體組織或血液,繞過消化道之吸收過程,故其藥效發揮較口服藥更為迅速,尤適於急症或需快速見效之病症。
  2. 吸收穩定
    因藥液直接進入體循環,不受胃腸道消化液及食物之影響,故其藥效濃度更為穩定,能精準控制療效。
  3. 給藥途徑靈活
    依病情需要,可選擇不同注射方式,如肌肉注射多用於緩釋藥物,靜脈注射則適用於需立即作用之場合。

常見中藥針劑舉例

  • 丹參注射液
    以丹參為主要成分,具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之效,多用於心腦血管疾病,如冠心病、心絞痛等。
  • 柴胡注射液
    源自《傷寒論》之柴胡類方,具疏肝解鬱、清熱退燒之功效,臨床常用於外感發熱及肝鬱氣滯之證。
  • 當歸注射液
    以當歸為君藥,善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,適用於血虛血瘀所致之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症。
  • 豬苓多糖注射液
    提取自豬苓,具利水滲濕、增強免疫之能,現代多用於輔助治療腫瘤及免疫調節。

針劑與中醫理論之聯繫

中藥針劑雖以現代技術製成,但其組方原則仍遵循中醫之「君臣佐使」配伍理論,並依據藥物性味歸經,針對特定證候發揮療效。例如,丹參注射液對應「瘀血」病機,當歸注射液則呼應「血虛」之證,體現中醫辨證施治之核心思想。

此類劑型之發展,標誌著中醫藥在現代化進程中,既能恪守傳統精髓,又能創新應用,擴展治療手段之範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