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針麻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針麻儀
針麻儀為針刺麻醉(針麻)時所用之醫療儀器,其原理結合傳統針灸技術與現代電學刺激,透過經絡傳導調和氣血,以達到鎮痛與輔助麻醉之效。在中醫理論中,針麻屬「針刺鎮痛」範疇,依循《黃帝內經》「通其經脈,調其血氣」之理念,透過電流脈衝增強針灸穴位之刺激,進而激發人體自身調節機能,緩解術中疼痛。
針麻儀常見於中醫手術或痛症治療,其運作方式為透過電極連接刺入穴位之毫針,輸放低頻電流,模擬手捻針之「補瀉」手法,如提插、捻轉等效應。此儀器之設計,多參考經絡學說,針對不同病症選擇相應穴位組合(如合谷、足三里等),以調節陰陽平衡與氣血運行。傳統針麻多運用於拔牙、甲狀腺手術等淺層麻醉,亦拓展至慢性疼痛管理領域。
在針灸學中,針麻儀之電流參數(如頻率、強度、波形)須因人而異,契合「辨證施治」原則。例如,高頻刺激(約100Hz以上)多用於急性疼痛,低頻(2-10Hz)則適用於調理氣血虛滞。部分儀器結合「疏密波」或「連續波」等模式,以模擬不同針刺手法,強化經氣感傳。
針麻儀之發展,體現中醫「守正創新」精神,既承襲古法針刺精髓,亦科學化量化刺激參數,提升臨床操作之精準度與再現性。然其運用仍以中醫理論為本,注重經絡辨證與個體差異,方能奏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