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珍珠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珍珠毒,又稱珍珠瘡,是一種中醫病名,指舌上起物如珠,先赤紫後黃白的病證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記載:「此症小兒飲甘甜熱物,或母喜飲,或因胎中受熱,或因火毒犯心經所致。」證見舌上起有珍珠樣物,色多先赤紫而後黃白,疼痛劇烈難忍。治宜涼血解毒、瀉火消腫。方選涼膈散或犀角地黃湯加減,或選用導赤散加減。
珍珠毒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小兒飲甘甜熱物:小兒脾胃嬌嫩,如果過多食用甘甜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會導致脾胃積熱,上蒸於肺,從而引起珍珠毒。
- 母親喜飲熱物:孕婦在懷孕期間,如果經常飲用熱性食物,會導致胎兒體內積熱,從而引起珍珠毒。
- 胎中受熱: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,受到外界高溫的刺激,或者情志不遂,肝火旺盛,也會導致胎兒體內積熱,從而引起珍珠毒。
- 火毒犯心經:如果小兒體質虛弱,或者受到外邪侵襲,導致心經火毒熾盛,也會引起珍珠毒。
珍珠毒的症狀,主要表現為舌上起有珍珠樣物,色多先赤紫而後黃白,疼痛劇烈難忍。嚴重者,還會出現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尿黃等症狀。
珍珠毒的治療,以涼血解毒、瀉火消腫為主。常用方藥有涼膈散、犀角地黃湯、導赤散等。
珍珠毒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小兒飲食要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甜食等食物。
- 孕婦在懷孕期間,要注意飲食和情志,避免高溫刺激。
- 小兒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小兒要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珍珠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醫病證,如果發現孩子有相關症狀,要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