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珍珠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珍珠毒

定義與病因
珍珠毒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以舌上生有珍珠狀凸起物為主要特徵,多見於小兒。其成因與以下因素相關:

  1. 飲食積熱:小兒過食甘甜炙煿之物,或母親孕期偏嗜辛熱飲食,導致胎毒內蘊。
  2. 火毒攻心:心火上炎,或外感火熱之邪犯及心經,循經上擾舌竅而成。
  3. 臟腑失調:心脾積熱,上蒸於舌,氣血壅滯,化腐成毒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舌象特徵:舌面或舌邊緣突起如珠,初起色赤紫,繼而轉為黃白,狀若珍珠排列。
  • 疼痛程度:患處灼痛劇烈,甚則妨礙飲食言語。
  • 伴隨症狀:或見口乾渴、煩躁不安,小便短赤,舌質紅、苔黃膩,脈數有力等熱象。

病機分析
此症屬「心脾實熱證」。心開竅於舌,脾脈連舌本,火毒上攻,燔灼血絡,則舌現赤紫;熱盛肉腐,氣血凝滯,故漸轉黃白;疼痛劇烈為火毒熾盛之徵。

治療原則
清心瀉火、涼血解毒為主,佐以消腫止痛。

  1. 內服方藥

    • 犀角地黃湯加減:適用於血熱熾盛者,以水牛角代犀角,配伍生地黃、赤芍、丹皮,加強涼血解毒之效。
    • 涼膈散:針對上中二焦鬱熱,以連翹、黃芩、梔子清瀉火毒,大黃、芒硝通腑瀉熱。
    • 導赤散加味:心火偏盛者,以生地、木通、竹葉清心利尿,可加黃連、銀花增強解毒之力。
  2. 外治輔助

    • 漱口方:黃連、薄荷、甘草煎湯漱口,清熱止痛。
    • 吹藥:選用冰硼散或錫類散吹敷患處,以消腫斂瘡。

古籍考證
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強調「火毒犯心」為本病關鍵,並指出胎傳熱毒與後天飲食為誘因,治需分標本緩急。後世醫家如《喉科指掌》補充,此症若延治恐熱毒內陷,需及早清解。

鑒別診斷

  • 舌疔:腫痛局限,根深形如釘,多因心脾火毒。
  • 舌瘡:潰瘍面大,周邊紅腫,常反覆發作。
    珍珠毒以顆粒狀突起、色澤變化為辨證要點,與他症有別。

預後調護
早期清解多能速癒,若熱毒未消,可能化腐成膿。治療期間需忌食辛辣厚味,以防助火生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