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珍珠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珍珠喉(中醫病名)
定義與病機
珍珠喉,又稱「珍珠瘡喉」,屬中醫喉科疾患,特徵為咽喉部出現點狀滲出物,狀如珍珠散佈,多見於咽喉炎或扁桃體炎範疇。此症多因外感風熱邪毒,或肺胃蘊熱上攻咽喉,導致氣血壅滯、黏膜燔灼而成。其病位在肺胃,與三焦氣化失調相關,熱毒鬱結咽喉,化腐為膿,遂生珍珠樣病灶。
病因與辨證
- 風熱犯肺:外感風熱之邪,首襲肺衛,咽喉為肺之門戶,邪熱上沖,則咽喉紅腫,滲出物色白或微黃,伴發熱、咳嗽、舌紅苔薄黃。
- 肺胃熱盛:過食辛辣厚味,脾胃積熱,循經上灼咽喉,滲出物增多且色黃稠,伴口乾口臭、便秘、脈洪數。
- 陰虛火旺:久病或體虛者,腎陰虧耗,虛火循少陰經上炎,咽喉乾痛,滲出物稀疏色淡紅,午後潮熱,舌紅少苔。
治療方略
- 風熱證:治宜疏風清熱、利咽解毒,方用銀翹散加減(金銀花、連翹、牛蒡子、薄荷),或防風通聖散輕劑以表裡雙解。
- 肺胃熱毒:治宜瀉火解毒、涼血消腫,方選清咽利膈湯(黃芩、梔子、大黃、玄參),配合外吹冰硼散以局部清熱。
- 陰虛證:治宜滋陰降火,方用知柏地黃丸合養陰清肺湯,佐以木蝴蝶、訶子斂瘡生肌。
外治法與輔助
可配合針刺少商、商陽點刺放血,或於照海、列缺滋陰調氣。另以六神丸研末吹喉,或青黛散外敷,清熱解毒。
古籍考據
《瘍醫大全》提及「喉中生珠,此火毒結聚」;《聖濟總錄》亦載「喉癰腐潰,如珠如粟」,均與此症相類。歷代醫家強調「熱鬱血分」為本,治療需分虛實,實者瀉其有餘,虛者補其不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