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真熱假寒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真熱假寒證

真熱假寒證,又稱為「陽證似陰」,係指內在熱邪熾盛,而外在卻表現出寒象之特殊證候。此證乃因體內陽熱極盛,致使陽氣閉鬱無法外達,形成內熱外寒之病理狀態。

病因病機

此證之形成,主要源於「陽極似陰」之機轉。《景岳全書·傳忠錄》明言:「陽極反能寒厥,乃內熱而外寒,即真熱假寒也。」其病機關鍵在於:

  • 陽邪亢盛,鬱伏於內
  • 熱極生寒,陽氣被遏
  • 正邪交爭,氣機逆亂

傷寒熱證若失治誤治,如未及時發汗或攻下,致使邪熱內熾,可從陽經傳入陰分,亦能形成此證。

臨床表現

外寒徵象

  • 身熱肢厥(四肢冰冷但軀幹灼熱)
  • 神氣昏沉
  • 時有畏寒
  • 戰慄寒戰

內熱本質

  • 聲壯氣粗,形強有力
  • 唇焦舌黑,口乾渴飲
  • 小便赤澀,大便秘結
  • 口臭躁煩,脈滑實有力
  • 特殊徵候:下利純清水,卻夾雜燥糞及臭穢矢氣

診斷要點

鑑別真熱假寒,當注重以下關鍵:

  1. 真假之辨:雖外見寒象,但必有內熱之實據
  2. 脈象特徵:六脈沉滑有力,不同於真寒之沉細微弱
  3. 舌診特徵:舌質紅絳,或焦黑起刺,苔黃燥或焦黑
  4. 二便情況:小便赤熱,大便或秘或利清水臭穢

證治分型與方藥

陽明腑實型

病機:熱結陽明,燥屎內結 主症:腹滿硬痛,潮熱譫語,手足厥冷 治法:峻下熱結 方劑:

  • 大承氣湯(大黃、厚朴、枳實、芒硝)
  • 小承氣湯(大黃、厚朴、枳實)
  • 調胃承氣湯(大黃、芒硝、甘草)

少陽陽明合病型

病機:少陽未解,陽明熱結 主症: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,心下急痛 治法:和解少陽,內瀉熱結 方劑:大柴胡湯(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生薑、芍藥、大黃、枳實)

氣分熱盛型

病機:熱熾氣分,未成腑實 主症:大熱煩渴,汗出惡熱,四肢厥逆 治法:清熱生津 方劑:白虎湯(石膏、知母、粳米、甘草)

上中二焦熱盛型

病機:熱鬱胸膈,波及上下 主症:身熱煩躁,口舌生瘡,便秘溲赤 治法:瀉火通便,清上泄下 方劑:涼膈散(大黃、芒硝、梔子、黃芩、連翹、薄荷、竹葉)可酌加黃芩、黃連

相關理論發展

歷代醫家對此證多有發揮:

  • 《傷寒論》中「熱深厥亦深」即闡明此理
  • 劉完素提出「六氣皆從火化」,此證乃火極似水之表現
  • 《溫病條辨》進一步發展了溫病過程中熱厥證治

真熱假寒證之辨識與治療,充分體現中醫「治病求本」、「審證求因」之辨證思維,亦為「同病異治」、「異病同治」理論之重要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