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真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真水

真水乃中醫學重要概念,即指腎陰,為人體陰液之根本。在中醫臟象理論中,腎為先天之本,內藏元陰元陽,而真水即腎陰之別稱,與腎陽(真火)相對,共同維繫人體陰陽平衡。

本質與特性

真水屬陰,具有滋潤、濡養、寧靜、內守之特性:

  • 物質基礎:包括腎精、髓液及相關體液
  • 生理功能:滋養五臟六腑,濡潤全身組織
  • 動態特性:需不斷化生補充,與腎陽相互制約

生理功能

  1. 濡養臟腑:為各臟腑提供陰液基礎,尤以滋養心、肝、肺為要
  2. 制約陽熱:調節腎陽不致過亢,維持體溫平衡
  3. 生髓充腦:與腦髓生成密切相關,影響智力與記憶
  4. 主生殖發育:為先天之本,參與生殖機能與生長發育

與其他臟腑關係

  • 與肝陰:乙癸同源,肝腎陰液相互資生
  • 與心陰:水能濟火,調節心火不致偏亢
  • 與肺陰:金水相生,肺陰有助於腎陰充盛
  • 與脾陰:後天滋養先天,脾運化之水谷精微補充腎陰

病理變化

真水虧虛(腎陰不足)可導致:

  1. 虛熱內生:潮熱、盜汗、五心煩熱
  2. 頭目失養:眩暈耳鳴、視物昏花
  3. 腰府失濡:腰膝酸軟、足跟疼痛
  4. 生殖異常:遺精早泄、月經量少
  5. 髓海不足:健忘失眠、發育遲緩

臨床辨證要點

診斷真水不足需綜合以下表現:

  • 舌象:舌紅少苔,或舌面有裂紋
  • 脈象:脈細數,尺脈尤為明顯
  • 症狀:以陰虛內熱與臟腑失養並見為特徵

真水概念深刻體現了中醫學對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視,其理論貫穿於中醫養生、診斷與治療各個方面,為理解人體生命活動提供獨特視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