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真心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真心脈探析

一、概念溯源
真心脈為中醫脈學核心術語,首載於《素問·玉機真臟論》,屬「五臟真臟脈」之一,特指心氣敗絕時所現之危重脈象。其形質特徵與陰陽離決之病機深度契合,為中醫診斷學判定心臟真氣耗竭的重要標誌。

二、脈象特徵

  1. 形質描述

    • 堅搏短急:脈來堅硬搏指,狀如循按薏苡子般緊實顆粒感,應指「累累然」成串。
    • 動態特徵:脈勢勁急缺乏從容和緩之象,至數或疾或遲,然必見「無胃氣」之剛硬特質。
  2. 四診合參徵兆
    古籍強調「色赤黑不澤」與「毛折」為外候要點:

    • 面色呈現暗赤兼青黑而失去潤澤,反映心火衰敗、血瘀陰凝。
    • 毛髮枯槁易折,提示精血虧竭,心腎不相濟。

三、病機闡釋

  1. 臟象關聯
    心為「君主之官」,其真臟脈現標誌「神明之府」失守。《靈樞·邪客》云:「心者,五臟六腑之大主」,真心脈見則昭示全身氣血樞紐崩解。

  2. 氣血演變

    • 初期:心陽不振,脈道失溫則見沉緊。
    • 極期:陽氣外脫,陰血內涸,形成剛勁無根的「彈石脈」特徵。
    • 《脈經》進一步指出:「心絕,一日死」,與現代醫學心室纖顫的終末期有異曲同工之喻。

四、經絡辨證延伸
真心脈的出現常伴手少陰心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的虛里(心尖搏動處)異常,可參照《難經·十六難》關於「外證面赤口乾…內證臍下有動氣」的經絡反應點理論進行輔助判斷。

五、歷代醫家發揮

  • 王叔和《脈經》:補充「如操帶鉤」之喻,強調脈體彎折不暢的死脈特徵。
  • 滑壽《診家樞要》:提出「真心脈至,其死速也」,與肝腎真臟脈的「七日死」「三日死」形成預後層級對比。

此脈象現代臨床可見於頑固性心力衰竭、心源性休克等終末階段,然中醫辨證尤重「形神離決」的整體觀,非僅以器質病變為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