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真心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真心跳
證名。指非因外驚觸動,而自發性心跳不寧之證候。此名首見於《張氏醫通·神志門》,張璐明確區分:「有真心跳,乃血少,非驚悸也。」意指其病機與「血虛內燥,心失所養」密切相關,有別於因驚恐誘發之怔忡或驚悸。

中醫病機闡微

  1. 陰血虧虛為本
    《內經》云「心藏神」、「心主血」,血液為神志活動之物質基礎。若思慮勞倦、久病體虛,或失血過多,致營血暗耗,心脈空虛。心失血濡,則虛陽浮動,發為無故自覺心跳劇烈,或惕惕然如人將捕之狀。《景岳全書》稱:「怔忡之病,心胸築築振動,此其陰虛於下,則宗氣無根,氣虛於上。」
  2. 虛火擾神為標
    血屬陰,陰虛則陽亢。心陰不足,虛火內擾,上衝心神,可兼見顴紅煩熱、夜寐多夢、舌尖紅少苔等象。此類證候雖有虛火之標,然根本在於血不養心,與肝陽上亢或痰火擾心之實證有異。

歷代醫家辨證補充

  • 《醫宗金鑑》指出:「血虛則神氣不寧,故心跳也。」強調補血為治本之策。
  • 清·葉天士於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中載「脈左細,心跳動,乃營血內虧」之案例,以甘麥大棗湯合滋陰養血方調治,反映「柔肝緩急,充養心血」之治則。

鑑別要點

證型 病因病機 臨床特徵
真心跳 陰血虧虛,心失所養 無誘因心跳,面白舌淡,脈細弱
驚悸 外驚觸動,心神不安 遇驚即發,時作時止
痰火怔忡 痰熱互結,上擾心宮 心胸躁動,苔黃膩,脈滑數

此證治宜滋養心血、安定神志,方選歸脾湯、天王補心丹等加減,然須據患者陰陽氣血偏衰靈活化裁。古籍所謂「真心跳」,實為中醫對功能性心悸之精微辨證體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