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真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真牙

於中醫學典籍中,「真牙」乃指人類口腔內最晚萌出之臼齒,即現今所謂「智齒」。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有云:「女子……三七,腎氣平均,故真牙生而長極。」此處明確記載,女子二十一歲左右,待腎氣充盛平穩之際,真牙始得萌發。王冰注《素問》時進一步闡釋:「謂牙之最後生者」,指出真牙屬於人類齒列中最遲發育之牙齒。

從中醫臟象理論觀之,齒為骨之餘,而腎主骨生髓,故牙齒之生長、發育與堅固程度,皆與腎中精氣之盛衰密切相關。《上古天真論》所述女子三七「腎氣平均」之時真牙萌發,正體現腎中精氣充盈,推動牙齒最終發育完成之生理過程。男子亦然,《內經》謂男子「三八,腎氣平均,筋骨勁強,故真牙生而長極」,顯示男子於二十四歲左右,腎氣達到充盛狀態,方得真牙生長完備。

歷代醫家對真牙之觀察,不僅限於其生長時機,更涵蓋其與全身氣血盛衰之關聯。《聖濟總錄·牙齒門》提及:「牙齒者,骨之所終,髓之所養也。」強調牙齒需賴腎精與骨髓之滋養方能穩固。真牙作為齒列最後成型者,其生長順利與否,可視為腎氣是否充足之表徵。若真牙萌發困難,或生長後易於動搖脫落,中醫學往往從補益腎精、強壯筋骨等角度論治。

此外,真牙之萌發亦與天癸至、筋骨堅等生理變化相互呼應,構成中醫「齒—骨—腎」理論體系之一環,充分展現人體發育過程中「腎主生長」之核心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