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真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真陽

真陽,又稱腎陽,為中醫學中與真陰相對的重要概念,屬於人體陽氣的根本,源於腎中命門之火。真陽與真陰共同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(即腎氣),二者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約,維持機體的陰陽平衡。

真陽的生理功能

  1. 溫煦全身:真陽具有推動與溫煦的作用,是人體熱能的來源,能維持體溫、促進氣血運行,並激發各臟腑的生理功能。
  2. 促進氣化:真陽主導水液代謝與氣化功能,幫助津液的輸布與廢物的排泄,防止水濕停滯。
  3. 生殖與發育:真陽與生殖機能密切相關,主導性功能、生殖能力,以及人體的生長發育。
  4. 固攝作用:真陽能固攝精氣、尿液與胎元,防止遺精、滑泄、夜尿頻繁或早洩等病症。

真陽與臟腑關係

  • 與脾陽相關:真陽能溫煦脾陽,助其運化水穀精微。若真陽不足,可導致脾陽虛衰,出現腹瀉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
  • 與心陽相聯:真陽上濟心火,使心陽得以維持正常功能。真陽虧虛時,可能引發心悸、畏寒等心陽不振的表現。

真陽不足的表現

真陽虛衰(又稱命門火衰)時,常見以下證候:

  • 畏寒肢冷,腰膝酸軟
  • 陽痿早洩,性功能減退
  • 小便清長,夜尿頻多
  • 水腫腹瀉,久瀉不止

真陽的調養

在中醫理論中,調補真陽多從補腎入手,常用藥物如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等,方劑則以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為代表。此外,艾灸命門、關元等穴位亦有助溫補真陽。

真陽作為人體陽氣的根基,其盛衰直接影響健康與壽命,故中醫養生強調「保腎固本」,注重調護腎中陰陽,以維持機體的正常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