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真珠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真珠翳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疾患之一,指黑睛(角膜)生翳,其狀圓潤如珠,色澤似真珠,故名「真珠翳」。見載於《仁齋直指方》,為外障眼病範疇,多因風熱邪毒侵襲、肝火上炎,或陰虛火旺,燔灼黑睛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風熱外襲:外感風熱之邪,上攻目睛,滯於黑睛,氣血瘀滯而生翳。
- 肝火上炎:情志失調或肝鬱化火,火性炎上,燔灼角膜,致生翳膜。
- 陰虛火旺:肝腎陰虧,虛火內生,上擾清竅,黑睛失養而變生翳障。
臨床表現
- 黑睛表面出現圓形或類圓形翳障,邊界清晰,色白或微黃,光澤如珠。
- 可伴眼部紅赤、疼痛、畏光流淚,或視物模糊,甚則影響視力。
中醫辨證
- 風熱證:翳膜初起,紅腫熱痛明顯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- 肝火證:翳色較深,眼痛劇烈,煩躁易怒,口苦咽乾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- 陰虛證:翳膜久不消退,眼乾澀微痛,眩暈耳鳴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治療原则
以清熱解毒、退翳明目為主,依證型配伍:
- 風熱證:可用《銀翹散》加減,佐以退翳藥如穀精草、木賊草。
- 肝火證:宜《龍膽瀉肝湯》清瀉肝火,配伍蟬蛻、密蒙花明目退翳。
- 陰虛證:選《杞菊地黃丸》滋養肝腎,加石決明、白蒺藜平肝消翳。
外治可配合中藥熏洗(如菊花、桑葉煎湯)或針刺療法(取攢竹、睛明等穴),以輔助疏通眼部經絡氣機。
此證需與「凝脂翳」、「冰瑕翳」等相鑑別,其形色、病機各異,當審證求因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