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砧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砧骨

砧骨,又稱「名骨」,為耳骨之一,左右耳各一,位於鼓室內腔上部。其形狀類似鍛鐵之砧,故得名「砧骨」。

中醫理論中的砧骨

在中醫學中,耳不僅是聽覺器官,亦與全身經絡臟腑密切相關。砧骨作為聽骨鏈之一部分,與鎚骨、鐙骨共同協作,將外界聲波傳導至內耳,進而影響聽覺功能。中醫認為,耳與腎、肝、心等臟腑關係密切,砧骨的功能正常與否,亦間接反映臟腑氣血狀態。

經絡聯繫

耳為「宗脈之所聚」,與多條經絡相通。《靈樞·口問》云:「耳者,宗脈之所聚也。」足少陽膽經、手少陽三焦經等均循行於耳,砧骨雖屬內耳結構,但其氣血運行與經絡調節息息相關。若經絡阻塞,可能影響聽骨鏈之靈活度,導致聽覺異常。

臟腑相關

  1. 腎主耳:中醫認為「腎開竅於耳」,腎氣充盈則聽力敏銳;腎虛則可能導致耳鳴、耳聾。砧骨作為聽骨鏈之關鍵,其功能亦受腎氣影響。
  2. 肝氣調達:肝主疏泄,肝氣鬱結或肝火上炎,可能影響耳部氣血運行,進而波及砧骨功能。
  3. 心氣通耳:《素問·金匱真言論》提及「心開竅於耳」,心血不足或心火上炎,亦可能間接影響聽骨功能。

砧骨異常與中醫辨證

若砧骨因風邪、濕熱、氣滯血瘀等因素受損,可能影響聽骨傳導功能,表現為耳鳴、聽力下降等症狀。中醫可透過辨證施治,針對不同病機加以調理,例如:

  • 風熱上擾:常見於外感後耳部不適,可能伴隨耳脹、耳鳴,可選用疏風清熱之方藥。
  • 肝腎陰虛:若因腎精虧損影響聽覺,可滋補肝腎,改善耳部氣血供應。
  • 氣滯血瘀:若因氣血不暢導致聽骨功能受阻,可活血化瘀,促進氣血流通。

小結

砧骨在中醫理論中雖非直接論述焦點,但其作為聽覺傳導之關鍵結構,與經絡臟腑密切相關。理解砧骨之功能與調節,有助於更全面掌握中醫耳科辨證施治的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