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甄立言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甄立言,唐代著名醫家,祖籍許州扶溝(今河南扶溝),生卒年不詳,活躍於唐高祖武德年間(西元618-626年)。其習醫之緣起於母病,遂發奮鑽研醫術,後以精湛醫道聞名於世,官拜太常丞,執掌朝廷醫藥祭祀之事。
生平與醫術成就
甄立言臨床經驗豐富,尤擅診斷與治療疑難雜症,其醫案見載於史籍。其中,風毒流腫與蟲疾兩例尤為後世所稱道。
- 風毒流腫案:
御史大夫杜淹患風毒流腫(類似今之淋巴系統感染或深部組織炎症),甄立言診後斷言「此疾終不癒」,後果如其言。此案反映其對預後判斷之精準,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中「預測轉歸」的臨床智慧。 - 蟲疾案:
尼僧明律患蟲疾(或指寄生蟲病,如蛔蟲、絛蟲等),甄立言以方藥治癒。唐代蟲疾多因飲食不潔或濕熱內生所致,其治法可能涉及驅蟲藥配伍(如雷丸、檳榔等),兼顧脾胃調理,顯示其對「蟲積」理論與實務之熟稔。
著作與學術貢獻
甄立言著有《本草音義》與《古今錄驗方》,皆已佚失,然據書名推測:
- 《本草音義》:
屬本草訓詁之作,可能結合音韻學考證藥物名稱與特性,類似《新修本草》之輔助文獻,反映唐代藥物學之語言學研究。 - 《古今錄驗方》:
當為臨床驗方彙編,或收錄隋唐以前醫方及當代實效方劑,涉及內外婦兒各科,體現其「以驗為憑」的學術取向,與孫思邈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之纂集精神相通。
中醫理論與歷史定位
甄立言所處初唐時期,正值中醫理論由隋代《諸病源候論》的病理學拓展,向方劑實證化過渡。其醫案強調「辨證預後」與「蟲病專治」,符合當時「病源—方藥」結合的診療模式,對後世中醫診斷學與寄生蟲病治療(如《外臺秘要》載「蟲門」)具啟發意義。
綜觀甄立言之生平,其以孝道入醫,由技術而官學,融合了儒醫文化與宮廷醫學特質,在唐初醫學史上佔有承先啟後之地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