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診虛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診虛里
診虛里為中醫診斷學中切診之重要內容,屬胃之大絡,位於左乳下心尖搏動處。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云:「胃之大絡,名曰虛里,貫膈絡肺,出於左乳下,其動應衣,脈宗氣也。」其診察主要用以判斷胃氣與宗氣之盛衰,並可反映五臟六腑之氣機狀況,尤其是心肺與脾胃之功能。
生理特徵
健康之人,虛里搏動應手,和緩有度,動而不緊,緩而不急,此乃胃氣充盛、宗氣調和之象。宗氣由水穀精微與自然界清氣相結合而聚於胸中,具有推動呼吸與運行血脈之功,故虛里之動靜直接體現宗氣之強弱。
病理表現
- 虛里微弱
若按之動勢微弱、隱約難辨,多屬宗氣內虛,常見於久病體弱、氣血不足,或脾胃虛衰、化源匱乏之證。此因胃氣虧損,難以生成充足之宗氣,而致搏動無力。 - 虛里動甚
若搏動劇烈,其動應衣,甚或肉眼可見衣衫振動,則為宗氣外泄之徵。多見於勞傷過度、元氣耗散,或陰虛陽亢、虛火擾動之候。亦有因邪熱壅肺、痰飲停胸,逼迫宗氣亢奮而致者。 - 搏動過速
虛里搏動急數,多主邪熱內盛或氣機逆亂。若見於實證,常因胸腹積熱、陽明腑實,或痰瘀阻滯,氣血壅滯所致;若見於虛證,則可能為真元不固、虛陽外越之險候。 - 搏動止歇
若虛里搏動驟然停止,觸之不應,為宗氣衰絕之危象,提示臟腑敗竭、生氣已絕,多見於瀕死之際。
理論延伸
虛里之診不僅關乎胃氣與宗氣,更深層聯繫心肺功能。心主血脈,肺主氣司呼吸,二者協調共濟,方能維繫宗氣之生生不息。此外,虛里異常亦可能反映肝氣鬱結、腎不納氣等病機,如肝鬱化火可引動虛里躁疾,腎虛不攝則致搏動無根。
歷代醫家重視虛里診法,如張景嶽《類經》強調其「察胃氣之生死」,徐靈胎亦指出「虛里為脈之宗」,足見其在診斷學之獨特地位。透過細緻辨析虛里動勢,可為辨識正氣存亡、病勢進退提供關鍵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