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診指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診指紋,又稱診絡脈,是小兒診法之一。即診察小兒食指掌面表淺絡脈。古稱小兒指掌面絡脈為指紋。小兒皮膚薄嫩,指紋比較明顯,故三歲以下幼兒,常用診指紋輔助切診。此法始見唐代王超《水鏡圖訣》,是由《靈樞》診魚際絡脈法發展而來。主要觀察指紋顏色、形態和充盈度。

醫者用左手握小兒食指,以右手大拇指在小兒食指上由指端向指根部緩緩推動,力度適中,使指紋更加明顯,然後察看。正常指紋紅黃隱隱而鮮明,一般不超過第一指節(風關)。病變情況下,指紋浮現,多屬表證;深沉多屬里證。色淡多屬虛證、寒證,紫紅多屬熱證,青紫可見驚風、風寒、痛證、傷食、風痰等,黑色多屬血瘀。指紋見於風關(第一指節),示邪淺病輕;伸至氣關(第二指節),示邪深病重;延至命關(第三指節),則病勢危重;若直達指尖,稱射關透甲,病更凶險,預後不佳。形態為單枝、斜形,多屬病輕;彎曲、環形、多枝、多屬實證病重。

現代研究認為,指紋的變化與靜脈壓有關,靜脈壓愈高,指紋充盈度愈大,愈向指尖方向延伸。指紋色澤則與缺氧、貧血等病變有關。因此,指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疾病性質和輕重。

診指紋古籍原文:

《水鏡圖訣》:“診小兒,以左手握其食指,以右手大指,由指端向指根,緩緩推動之,使指紋顯,以察其色,如紅黃隱隱而鮮明者,為正常;若浮現者,為表證;若深沉者,為里證;色淡者,為虛證、寒證;色紫紅者,為熱證;色青紫者,為驚風、風寒、痛證、傷食、風痰等;色黑者,為血瘀。指紋見於風關(第一指節),示邪淺病輕;伸至氣關(第二指節),示邪深病重;延至命關(第三指節),則病勢危重;若直達指尖,稱射關透甲,病更凶險,預後不佳。形態為單枝、斜形,多屬病輕;彎曲、環形、多枝、多屬實證病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