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刀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刀圭
刀圭為古代中醫量取藥末之專用器具,其形制與功用皆具獨特之處。此器具形似玉圭之角,一端呈尖形,中部微凹,便於盛取藥粉。其名「刀圭」既指器具本身,亦為古代藥量單位,與「方寸匕」同屬傳統中醫之精密計量系統。
形制與材質
刀圭之造型源自古禮器「圭」,取其鋒端之形以利挑取藥末。常見材質多為銅、角、骨或竹木,其中銅製者最為精準耐用。其凹槽設計可防止藥粉散落,尖頭處則便於深入藥罐取藥,體現古人對藥劑量取之嚴謹態度。
計量標準
依《本草經集注》所載,刀圭與方寸匕之換算關係明確:
- 1刀圭 = 1分(約0.3克)
- 10刀圭 = 1方寸匕(約3克)
此種微量計量方式,尤其適用於毒性藥材或貴重細料(如麝香、牛黃),顯示中醫用藥「分毫必較」之傳統。歷代醫家如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中,常見「一刀圭」之用量記載,多用以調配散劑或丸衣。
藥用文化意涵
刀圭不僅為工具,更蘊含中醫哲學。其名「圭」本為測日影之儀器,引申為「標準」之意;「刀」則喻其形制與分割之能。在道教醫學中,刀圭更被賦予「調和陰陽」之象徵,如《周易參同契》以「刀圭」喻金丹術中之關鍵調劑。
歷史演變
漢唐時期刀圭為醫家常用,至宋代以後隨衡器普及而漸少見,然明清醫籍仍保留此單位。現代中藥學雖改用克制計量,但古籍中「刀圭」之記載,對考據歷代方劑用量仍具重要意義,尤見於《外臺秘要》《醫心方》等經典醫籍。
此器具之設計,反映古代中醫對藥量精準控制之重視,亦為傳統製藥工藝之具體見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