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振慄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振慄
證名。身體畏寒而顫抖。因虛寒或熱鬱所致。出《素問.至真要大論》。
《素問.六元正紀大論》:「陽明司天之政……民病咳,嗌塞,寒熱發暴,振慄癃閉。」張志聰註:「民病嗌塞、振慄諸證,皆悉燥熱之氣而為病也。」
《傷寒廣要》卷三:「振近戰也,而輕者為戰矣。戰為正與邪爭,爭則為鼓慄而戰;振但虛而不至爭,故止聳動而振也。下後複發汗振寒者,謂其表裡俱虛也。亡血家發汗,則寒慄而振者,謂其血氣俱虛也。」
參見振顫、戰慄條。
振慄,又稱戰慄,是指身體畏寒而顫抖的一種症狀。它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,包括虛寒、熱鬱、氣血虧虛等。
虛寒是指人體陽氣不足,導致體內寒邪過盛所致。虛寒型振慄的患者常常會伴有畏寒、怕冷、手腳冰涼、四肢無力等症狀。
熱鬱是指人體內熱邪過盛,導致陰陽失調所致。熱鬱型振慄的患者常常會伴有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尿黃等症狀。
氣血虧虛是指人體氣血不足,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所致。氣血虧虛型振慄的患者常常會伴有面色蒼白、頭暈目眩、心悸氣短等症狀。
振慄的治療方法因病因而異。虛寒型振慄可以使用溫補陽氣的藥物進行治療,熱鬱型振慄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進行治療,氣血虧虛型振慄可以使用補氣養血的藥物進行治療。
振慄是一種常見的症狀,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建議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