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鎮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鎮定(中醫推拿手法)
鎮定是一種中醫推拿手法,首見於《中醫正骨經驗概述》一書。此手法主要應用於分筋或理筋等手法結束時,通過保持短暫的靜止狀態,以達到鞏固與強化展筋定痛等治療效果。
操作方式
- 靜壓法:施術者以手指或手掌輕柔而穩定地靜壓於患處,維持片刻不動。此方法能使氣血流通趨於平穩,促進局部經絡氣血調和。
- 姿勢固定法:施術者握持患部肢體遠端,將患處固定在有利於組織復位的姿勢,停留適當時間。此法常見於四肢關節調整後,有助於穩固復位效果。
作用機理
從中醫理論分析,鎮定手法具有以下功效:
- 調暢氣機:通過靜止狀態的保持,可使局部氣血運行趨於和緩,消除因推拿刺激產生的暫時性氣機紊亂。
- 舒筋活絡:在理筋手法後實施鎮定,能加強舒筋效果,促進筋脈歸位,緩解肌肉痙攣。
- 定痛安神:短暫的靜止按壓可刺激人體自身止痛物質釋放,同時通過經絡傳導發揮鎮靜作用。
應用要點
在臨床應用中,鎮定手法的持續時間需根據患者體質與病情靈活掌握,通常數秒至數分鐘不等。對於急性損傷,手法宜輕柔而短暫;慢性病症則可適當延長。
此法常與其他推拿手法配合使用,構成完整的治療序列,能顯著提升推拿療效的持續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