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蒸蒸發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蒸蒸發熱

證名。指體內熱氣持續向外蒸發的症候,多屬熱邪聚集陽明經所致。此證最早見於《傷寒論·辨陽明病脈證並治》,文中記載:「太陽病三日,發汗不解,蒸蒸發熱者,屬胃也。調胃承氣湯主之。」張仲景認為,此種熱象乃因陽明胃腑熱邪壅盛,熱氣自內向外蒸騰,猶如炊蒸之狀,故稱「蒸蒸發熱」。

病機與表現
蒸蒸發熱的病機主要在於陽明經熱盛,熱邪內聚胃腑,進而向外透發。臨床表現為熱勢持續不退,且伴有全身灼熱感,甚則汗出不解,口渴引冷,面赤煩躁,脈洪大等陽明經實熱之象。此種發熱與太陽病表證發熱不同,後者多為惡寒發熱並見,而蒸蒸發熱則屬裏熱外蒸,無表證參與。

治法與方藥
《傷寒論》主以調胃承氣湯治之。此方由大黃、芒硝、甘草三味組成,功在瀉熱和胃,導下熱邪,使內蘊之熱從肠道而出。方有執於《傷寒論條辨》中解釋:「蒸蒸,熱氣上行貌。言熱自內騰達於外,猶蒸炊然,故曰屬胃也。」指出此證熱勢由內向外透發的特點,治療當以清泄陽明為主。

若熱勢更甚,兼見大汗、大渴、脈洪大者,可選用白虎湯以清解氣分熱邪;若兼腑實便秘,則可考慮大承氣湯攻下熱結。

鑒別診斷
蒸蒸發熱需與其他類型的發熱相區別:

  • 潮熱:多見於陰虛或陽明腑實證,熱勢如潮汐定時而作。
  • 往來寒熱:屬少陽病,表現為寒熱交替發作。
  • 鬱熱:熱邪鬱遏於內,外見四肢反涼,與蒸蒸發熱之外熱明顯不同。

總結
蒸蒸發熱為陽明病典型熱型之一,其辨證要點在於熱勢外蒸、裏熱熾盛,治療當以清泄裏熱為原則,臨床須結合具體證候選方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