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正奉上太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正奉上太醫

正奉上太醫為金代太醫院所設醫官職稱,隸屬於太醫院體系,位階在提點、使、副使及判官之下,屬常設職務,專司宮廷醫療事務,主要職責為侍奉帝王及皇室宗親、廷臣等權貴階層之診療調養。其官銜反映金代醫學制度之嚴謹分階,並凸顯宮廷醫療體系中專業醫官的職能劃分。

職能與地位

正奉上太醫之職務核心在於臨床診治方藥調配,需精通中醫經典理論,如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等,並熟稔宮廷常用之珍貴藥材(如人參、鹿茸、麝香等)的配伍禁忌。其診療範疇涵蓋內科雜病、外傷瘡瘍及養生調攝,尤其重視脈診辨證論治,以符合皇室對醫療精準度之要求。

中醫專業背景

  1. 理論基礎
    正奉上太醫需深諳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學說,臨證時注重「整體觀念」,結合患者體質、時令氣候(如五運六氣)開具方藥。例如,針對皇室成員常見的虛勞證候,可能採用「補中益氣湯」或「六味地黃丸」加減化裁,兼顧療效與藥性平和。
  2. 方藥運用
    宮廷用藥講究道地藥材精細炮製,正奉上太醫須掌握如「九蒸九曬」等特殊工藝,確保藥效純正。此外,其處方需符合「君臣佐使」配伍原則,例如治療風寒表證時,可能選用「麻黃湯」為主方,並依患者個別狀況調整劑量。
  3. 針灸與外治法
    除內服方劑外,正奉上太醫亦可能運用針灸推拿膏敷等外治技術。例如,針對氣滯血瘀之證,可施以針刺太衝、合谷等穴位,或配合「血府逐瘀湯」內外兼治。

歷史與制度意義

金代太醫院承襲宋制並加以革新,正奉上太醫之設象徵醫官制度趨於專業化。其選拔多經由嚴苛考核,除醫術精湛外,尚需通曉禮制,以應對宮廷嚴謹的診療規範。此職銜亦反映中醫「醫政合一」的傳統,醫者同時具備官員身份,強化醫療與政治的連結。

正奉上太醫的存在,不僅是金代醫學行政化的體現,更標誌中醫在宮廷保健中的關鍵角色,其學術內涵與臨床經驗,對後世中醫官制與醫學傳承影響深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