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正骨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正骨科是中醫學的一個分科,主要用於治療骨折、脫臼、骨筋損傷等骨科疾病。正骨療法由來已久,早在北宋時期,太醫局內就設立了痙腫兼折傷或金鏃兼折傷科,專門用於治療骨折、脫臼等疾病。元代醫學十三科中,始用正骨兼金鏃科之名。明代改為接骨科,但其治療內容未變。接骨、正骨均為專門治療骨、關節,特別是骨外傷疾患學科。

正骨科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法復位、外固定、藥物治療等。手法復位是指通過醫生的手法,將骨折或脫臼的骨頭復位到原來的位置。外固定是指通過外力,將骨折或脫臼的骨頭固定在一個位置,以便骨頭癒合。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等中藥。

正骨科的治療效果非常好,可以有效地治療骨折、脫臼等骨科疾病。但是,正骨科的治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比如,對於嚴重的骨折,可能需要手術治療。此外,正骨科的治療需要有經驗的醫生,否則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正骨療法的記載:

  • 黃帝曰:有病在骨,何以治之?岐伯曰:凡病在骨者,先以蠲痹,次以正骨,其病在筋者,先以蠲痹,次以正筋,其病在肉者,先以蠲痹,次以正肉,其病在皮者,先以蠲痹,次以正皮。
  • 黃帝曰:骨正則筋直,筋直則肉強,肉強則皮堅,皮堅則發不越。
  • 黃帝曰:正骨者,先以蠲痹,次以正骨,其病在筋者,先以蠲痹,次以正筋,其病在肉者,先以蠲痹,次以正肉,其病在皮者,先以蠲痹,次以正皮。

這些記載表明,正骨療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中醫治療方法,可以有效地治療骨科疾病。正骨療法需要有經驗的醫生,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