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正黃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正黃疸,病名。一般常見之黃疸病。內因脾胃積熱,外因風濕相搏,閉鬱於腠理,濕熱熏蒸而成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「正黃疸之症:食已即飢,遍身俱黃,小便或赤或不利,憎寒壯熱,身體如腫。」

如見表證脈浮,可汗解,用桂枝黃芪湯。若寒熱,胸滿,煩嘔,用小柴胡湯。惡寒身痛,表不解者,用麻黃醇酒湯。若腹滿小便不利而赤,自汗出,為表解而里有實熱,宜下,用大黃硝石湯、茵陳湯。小便不利,用加減五苓散,胸滿嘔吐,用小半夏湯。黃結上焦者,用瓜蒂散吐之。外治可用吹鼻法,出其黃水。

參見黃疸有關諸條。

正黃疸,是一種常見的黃疸病。它是由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的。內因是脾胃積熱,外因是風濕相搏,閉鬱於腠理,濕熱熏蒸而成。

正黃疸的症狀主要有:食後即飢,遍身發黃,小便或赤或不利,憎寒壯熱,身體如腫。

治療正黃疸,要根據不同的症狀,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是表證,可以用桂枝黃芪湯來治療;如果是寒熱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;如果是惡寒身痛,可以用麻黃醇酒湯來治療;如果是腹滿小便不利而赤,可以用大黃硝石湯或茵陳湯來治療;如果是小便不利,可以用加減五苓散來治療;如果是胸滿嘔吐,可以用小半夏湯來治療;如果是黃結上焦,可以用瓜蒂散來吐之。

外治正黃疸,可以用吹鼻法,將藥物吹入鼻腔,以達到治療的目的。

參見黃疸有關諸條,可以了解更多關於黃疸的知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