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正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正經
在中醫學中,「正經」一詞主要有兩種涵義,分別涉及經脈系統的分類與本經脈的病理概念。
一、經脈分類名
「正經」指十二經脈,與奇經八脈相對,為中醫經絡學說的核心架構。
- 十二經脈:包括手三陰經(手太陰肺經、手厥陰心包經、手少陰心經)、手三陽經(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、足三陽經(足陽明胃經、足少陽膽經、足太陽膀胱經)、足三陰經(足太陰脾經、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)。
- 特性:
- 十二經脈氣血運行有序,依「肺→大腸→胃→脾→心→小腸→膀胱→腎→心包→三焦→膽→肝」之流注循環,形成「如環無端」的生理聯繫。
- 每條經脈直接隸屬特定臟腑,並有明確的體表循行路線,主導臟腑與肢節的氣血輸布。
二、本經脈之病理概念
《難經·四十九難》提出:「有正經自病,有五邪所傷。」此處「正經」強調本經自發病變,與外邪侵襲或他經傳變所致之病區別。
- 正經自病:指經脈本身氣血失調,或所屬臟腑功能異常所致疾病,如肺經氣虛見咳喘、心經實熱見口舌生瘡等。
- 五邪所傷:涉及「虛、實、賊、微、正」五類邪氣,可能由其他經脈或外感病邪傳變而來,與「正經自病」形成對比。
結語
「正經」一詞在中醫理論中兼具結構與病理雙重意義,既為十二經脈之統稱,亦反映經脈病機之本源特性,是理解經絡辨證與臟腑聯繫的重要基礎。
(全文完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