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正頭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正頭痛
正頭痛是中醫學中的一個病證名,主要表現為頭部整體疼痛,與「偏頭風」僅限於單側頭痛有所不同。以下針對其定義、病因病機及相關內容進行詳細介紹。
一、定義與文獻記載
- 衝頭痛
根據《東醫寶鑒·外形篇》記載:「其病衝頭痛,目似脫,項似拔,即正頭痛也。」意指正頭痛與「衝頭痛」相似,症狀為頭部劇烈疼痛,並伴隨眼睛脹痛、頸項強直不適的感覺。 - 滿頭皆痛
《(魚孚)溪醫述·病症辨異》進一步區分:「正頭痛者,滿頭皆痛,……偏頭風者,但在半邊。」說明正頭痛的特徵在於整個頭部均感疼痛,而非局限於一側。
二、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頭痛與經絡、氣血失調密切相關,正頭痛的常見病因如下:
-
外感六淫
- 風寒:寒邪凝滯,阻遏陽氣,導致頭部經脈拘急而痛。
- 風熱:熱邪上擾清空,使氣血逆亂,頭痛多伴隨發熱、面赤等症。
- 風濕:濕邪阻滯,清陽不升,頭痛如裹,常伴隨頭重感。
-
內傷病因
- 肝陽上亢:情志失調或肝鬱化火,使肝陽上擾,頭痛且眩暈。
- 氣血不足:脾虛或久病耗氣,腦竅失養,頭痛綿綿,遇勞加重。
- 痰濁上蒙:痰濕內阻,清陽被遏,頭痛昏沉,胸悶嘔惡。
- 瘀血阻絡:久病入絡或外傷,氣滯血瘀,頭痛如針刺,痛處固定。
三、相關辨證分型
-
風寒頭痛
- 特點:頭痛劇烈,遇寒加重,常伴惡寒發熱、鼻塞流涕。
- 病機:風寒束表,太陽經氣不利。
-
風熱頭痛
- 特點:頭部脹痛,發熱惡風,面紅目赤,口渴咽痛。
- 病機:風熱上犯,熱擾清竅。
-
肝陽頭痛
- 特點:頭痛眩暈,煩躁易怒,口苦咽乾,睡眠不佳。
- 病機:肝失疏泄,陽亢風動。
-
氣血虛頭痛
- 特點:頭痛隱隱,神疲乏力,心悸氣短,面色淡白。
- 病機:氣血虧虛,腦絡失養。
-
痰濁頭痛
- 特點:頭痛昏重,胸悶嘔惡,舌苔白膩。
- 病機:痰濕內阻,清陽不升。
-
瘀血頭痛
- 特點:頭痛如錐刺,痛處固定,久痛不癒,舌暗紫或有瘀斑。
- 病機:瘀血阻絡,氣血不通。
四、與其他頭痛證型的區別
-
正頭痛 vs. 偏頭痛(偏頭風)
- 正頭痛為全頭疼痛,屬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厥陰等多經受邪;
- 偏頭痛多屬少陽經或肝膽病變,痛在單側,常伴眩暈、嘔吐。
-
正頭痛 vs. 雷頭風
- 雷頭風屬濕熱痰火上擾,頭痛如雷鳴,並伴見頭皮起核腫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