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正虛邪實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正虛邪實,病證名。指虛證、實證同時並見。

1.疾病治療不當,或邪氣過盛,使正氣已虛而邪實仍在。

2.原來體質比較虛弱的人,感受實邪,出現正虛邪實的證候。

《素問.通評虛實論》:「邪氣盛則實,精氣奪則虛。」通常以正虛為本,邪實為標。治療須扶正祛邪。

正虛邪實的臨床表現,主要取決於正虛和邪實的輕重緩急。如果正虛較重,邪實較輕,則以虛證為主,表現為倦怠乏力、食欲不振、面色蒼白、四肢冰冷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長等;如果邪實較重,正虛較輕,則以實證為主,表現為高熱煩躁、口渴喜飲、大便乾燥、小便短赤等。

正虛邪實的治療,應根據正虛和邪實的輕重緩急,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正虛較重,邪實較輕,則以扶正為主,兼以祛邪;如果邪實較重,正虛較輕,則以祛邪為主,兼以扶正。

正虛邪實的預後,取決於正虛和邪實的輕重緩急。如果正虛較重,邪實較輕,則預後較好;如果邪實較重,正虛較輕,則預後較差。

正虛邪實的防治,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:

1.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2.注意飲食調理,避免過度勞累。

3.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。

4.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疾病,早期治療。

5.一旦出現疾病,應及早就醫,積極治療。

正虛邪實是一種常見的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重視正虛邪實的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