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鄭承海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鄭承海(字青巖),清代中醫喉科名家,安徽歙縣人,出身於新安醫學世家。其父鄭宏績、兄鄭承湘均以喉科聞名,承海繼承家學,精研喉證診療,著有《喉科雜證》一書,雖未見刊行,然內容應反映其臨證經驗與新安醫學特色。
學術背景與新安醫學淵源
鄭氏家族屬新安醫學流派,該流派以徽州為中心,擅長結合儒醫理論與臨證實務。喉科為其家傳專技,清代喉科獨立成科,與溫病學發展密切相關。鄭承海所處時代,正值「喉痧」(猩紅熱)等疫病流行,新安醫家多從「熱毒熾盛」「肺胃鬱火」論治,此觀點當影響其著作。
《喉科雜證》學術特色推論
雖原書佚失,根據清代喉科醫籍共性,可推測其學術要點如下:
- 辨證理論:
或承襲《黃帝內經》「咽喉者,水穀之道也」之論,重視咽喉與經絡臟腑關聯,尤強調肺胃火熱上攻、陰虛火旺等病機,可能參酌明代《口齒類要》辨證思路。 - 外用技法:
新安醫家擅用吹喉散劑(如錫類散、冰硼散),書中或載有家傳配方,結合局部刺血、針灸等法,反映「急症外治」的喉科特色。 - 方藥運用:
推測書中收錄清熱解毒方(如黃連解毒湯加減)、滋陰降火方(如養陰清肺湯),並可能融入徽州本土藥材如歙縣黃山石斛等,體現地域用藥特色。
鄭氏喉科學術傳承
鄭承海與父兄構成新安喉科代表,其診療模式可能影響後世《重樓玉鑰》等喉科專著。清代歙縣鄭氏喉科與同邑汪氏喉科齊名,反映新安醫學「專病專科」的學術分化趨勢。
(注:本文結合史料與中醫理論推論,因原書散佚,部分內容為學術合理假設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