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鄭承洛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鄭承洛,清代著名醫家,又名鄭燾,字即均,號杏庵,安徽歙縣人。出身醫學世家,為新安名醫鄭宏綱之次子。幼習舉業,工詩文,後承家學,與兄長鄭承瀚同得父傳,精研喉科,兼通幼科、痘科,臨床療效卓著,聲名遠播。
學術淵源與醫術特色
鄭承洛深得新安醫學之精髓,尤擅喉科證治,繼承並發展家傳「鄭氏喉科」學派。其學術根柢於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,兼采金元四大家之長,重視臟腑調理與氣血平衡。於喉科治療上,主張「辨明虛實,分清標本」,針對咽喉潰爛、白腐等症,創製多首效方,療效顯著。另精於小兒痘疹及婦科胎產諸疾,用藥注重「扶正祛邪」,善用滋陰降火之法。
主要著作與學術貢獻
鄭承洛著述豐富,醫論犀利,針砭時弊。所撰《熟地黃論》詳述熟地黃之炮製與藥性,強調其「補血滋陰,填精益髓」之功,糾正時醫濫用溫燥之偏;《醫嘆燕窩考》則考據燕窩藥效,批判當時崇尚名貴藥材而忽視辨證之風。另有《咽喉傷燥論》,闡述燥邪傷喉之病機與養陰潤燥治法,補充喉科理論;《胎產方論》集其婦科臨證心得,重視調補肝腎以安胎元。
其醫案集《杏庵醫案》與雜論《秋齋偶記》(附於《喉白闡微》末),記錄疑難治驗及醫理辨析,內容翔實,反映其臨床思維。如治喉症注重「肺腎陰虛」之本,結合局部外治;治痘疹強調「順應時氣,透邪外出」,展現新安醫家「因地因時」的辨證特色。
家學傳承
鄭氏醫學歷代相傳,子鄭鐘泰、鄭鐘壽及孫鄭大樽皆克紹箕裘,繼承喉科衣缽,使「鄭氏喉科」成為清代皖南重要學派。其學術影響不僅限於家傳,更通過門生與著作流布,對後世中醫喉科與溫病治療的發展頗有啟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