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鄭承湘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鄭承湘(字雪漁),清代著名醫家,安徽歙縣人,活躍於18至19世紀間。其父鄭宏績精通喉科,承襲家學淵源,鄭承湘早年攻讀科舉,後轉而專研醫學,涉獵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尤以喉科診治見長,臨床療效卓著。
醫學著述與學術貢獻
- 《傷寒金匱經方簡易歌括》
此書以歌訣形式整理《傷寒論》與《金匱要略》經方,便於學者誦記。鄭氏結合臨床經驗,對張仲景方劑之適應證與加減法進行註解,體現其「由博返約」的教學思路。 - 《醫匯簡切》
為綜合性醫籍,摘錄歷代醫家精要,涵蓋脈法、證治與方藥。書中強調「辨證求本」,並融入個人對溫病學說的見解,反映清代中醫學術匯通的風氣。 - 《喉菌發明》
專論喉科重症「喉菌」(類似現代喉部腫瘤或潰瘍性病變),詳述其病機為「熱毒壅滯,痰瘀互結」,提出內服清熱解毒劑(如黃連解毒湯加減)外吹冰硼散的療法,展現其對喉症辨治的獨到經驗。
學術特色與臨床思想
- 重視家學,深耕喉科:繼承父輩喉科心得,進一步結合溫病理論,將「養陰清肺」法應用於喉痺(急性咽炎)、白喉等病,修正當時部分醫家過用辛溫之弊。
- 經方活用:推崇仲景學說,主張「以方類證」,在《醫學正義》中辨析六經傳變規律,尤重少陽樞機與脾胃升降的關聯。
- 痘疹辨治:所撰《痘治正名類參》系統整理痘疹(天花)分期論治,區分順逆證,強調「透邪外出」與「護陰津」並重,反映清代痘疹治療的進步。
鄭承湘的醫學成就,不僅在於臨床實效,更在於其匯通古今、提煉精要的學術風格,對清末新安醫學流派影響深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