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鄭端友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鄭端友,南宋醫家,活躍於淳熙年間(1174-1189年),於中醫兒科領域頗具建樹。其代表作《全嬰方論》(又稱《全嬰方》或《保嬰全方》),共四集二十三卷,乃宋代兒科專著之重要文獻,系統性梳理小兒疾病之病因病機、診斷辨證及用藥法則,反映當時中醫兒科理論與臨床實踐之成熟。
學術特色與貢獻
- 病證分類精詳
書中對小兒傷寒、諸風、麻痘、疳疾、痢疾等常見病證有專篇論述,尤重外感熱病與脾胃系疾病。其論傷寒強調「小兒元氣未充,易虛易實」,主張辨六經而治,然用藥較成人輕靈,避峻烈之品;論疳疾則分五疳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疳),詳述其證候差異,並提出「調脾胃為本,消積殺蟲為標」之治則。 - 瘡瘍外科見解
書中特設癰疽瘡瘍專卷,結合小兒「血氣未定」之生理特點,主張初期宜清熱解毒、中期托裡透膿、後期補益氣血,並載多種外治方藥,如膏丹敷貼之法,體現中醫「內外合治」之思想。 - 醫案附錄之價值
末附醫案,記錄臨床辨治經驗,如以「藿香正氣散」化裁治小兒暑濕吐瀉,或以「七味白朮散」調治脾虛發熱,反映其重辯證、擅化裁古方之風格。此類實錄為後世研究宋代兒科醫術提供珍貴實證。
歷史背景與影響
鄭氏所處之南宋,兒科已獨立成科,此書承襲《小兒藥證直訣》之學術脈絡,融合當時臨床新見,對明清兒科專著如《幼科發揮》等有一定啟發作用。書中部分方劑(如治痘疹之涼血方)仍見於後世醫籍,可見其影響力。然原書部分內容散佚,現存明嘉靖刊本為重要版本依據。
鄭端友之學術成就,標誌着中醫兒科於宋代之系統化發展,其重視小兒體質特殊性、強調辨證精準與用藥輕柔之理念,至今仍具參考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