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鄭奉簡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鄭奉簡(生卒年不詳),清代中醫名家,字號錄筠,江西義寧(今修水)人士。其生平以醫術精湛、仁心濟世聞名,尤擅望診與辨證,臨證經驗豐富,常攜布袱裹丸藥行醫,遇貧病者施藥不取分文,深受地方百姓尊崇。

醫學成就與學術特色

  1. 望診辨證之精要
    鄭氏承襲傳統中醫「望聞問切」四診合參之法,獨重「望色察氣」,主張「色為五臟之華,氣為血脈之標」,通過觀察患者面部色澤、形態變化,辨析臟腑虛實與病邪深淺,如青色主肝病、赤色主心火等,並結合舌象、目睛等局部徵候,快速斷病。此術與《靈樞·五色篇》理論相契,體現其對古典醫籍的深刻領悟。
  2. 方藥運用與《濟生篇全書》
    所著《濟生篇全書》(亦名《濟生篇》)為其臨證經驗彙編,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,尤重實用方劑的配伍與加減。書中載錄其自製丸散膏丹,如以「健脾丸」調理中焦虛弱、以「清心降火散」治癒熱病煩躁等,處方多取法仲景經方,兼採時方之長,強調「藥簡力專」。惜原書散佚,部分內容見於地方志與醫家轉引。
  3. 家學傳承
    鄭氏五子皆承父業,長子鄭竟泉尤負盛名,繼承其望診技法與方藥心得,進一步發揚家傳醫學,形成地域性醫學流派。此家族傳承模式,反映清代中醫「世業相傳」的典型特徵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
鄭奉簡身處清代中醫理論與臨床融合發展之期,其術重實證、理法分明,體現了傳統中醫「因人制宜」的辨治思想。其仁德濟世之風,更為後世醫者典範,在江西地方醫學史中佔有重要地位。

(註:部分生平細節因史料有限,謹據地方史志及醫史文獻綜合考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