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鄭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鄭克,宋代人士,以編纂《折獄龜鑒》(亦名《決獄龜鑒》)聞名後世。該書原為二十卷,後世流傳版本多析為八卷。鄭克因感五代和凝所著《疑獄集》等前代斷獄文獻未盡詳備,遂廣搜歷代典籍中與刑獄、勘驗相關之記載,加以整理補遺。書中內容不僅涵蓋律法判例,更收錄大量涉及人體損傷、死亡鑑定等法醫知識,反映宋代司法檢驗技術之發展。
中醫視角下的《折獄龜鑒》
- 傷證鑑別與中醫理論
書中對外傷、中毒、窒息等死因之描述,與中醫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診法有所呼應。例如:- 提及「屍斑」(古稱「屍黯」)與「屍僵」現象,暗合《洗冤集錄》「血墜」之說,此與中醫「氣血運行」理論相關。
- 記載「銀釵驗毒」之法,涉及砒霜(砒石)等金石藥毒,可追溯至《神農本草經》對毒物性味的分類。
-
法醫與中醫的技術交融
宋代法醫檢驗多由「仵作」執行,其知識體系受中醫解剖學影響。如《折獄龜鑒》所述骨骼、臟器損傷之判斷,與《內經》「骨度」「腸胃篇」等記載互為參照。此外,書中部分案例涉及「傷寒」「卒死」等病症,反映中醫病因學(如六淫、癘氣)於司法驗屍中的應用。 - 文獻價值與中醫傳承
鄭克所輯案例,雖以刑名為要,然其中對人體病理變化的觀察,實為中醫「證候學」之旁證。後世法醫專著如宋慈《洗冤集錄》,亦有參酌其內容,足見該書於中醫學史與法醫學史之跨界意義。
附論:鄭克與宋代醫事制度
宋代司法體系設「檢法官」,需通曉醫理以勘驗傷病。鄭克編書之際,正值官方醫書如《太平聖惠方》刊行,醫學知識普及化或間接影響其收錄標準,使《折獄龜鑒》兼具律法與醫術之雙重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