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鄭欐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鄭欐(生卒年不詳),字積厚,清代醫家,直隸博野(今河北博野)人。幼年聰穎,弱冠之年即補博士弟子員,顯露才學。乾隆元年(1736年)因品行方正、學識淵博,獲舉「孝廉方正」之譽,然其志不囿於仕途,轉而潛心岐黃之術,精研歷代醫典。
鄭氏治醫謹嚴,深諳「醫乃仁術」之旨,不僅博採眾方,更親製藥餌,務求劑型精當、藥效臻善。其臨證重視辨證施治,遵循《內經》「謹守病機」之訓,尤擅融會傷寒溫病學說,於外感熱病辨治頗有心得。所著《廣仁集》雖佚失不傳,然據清代地方志所載,該書彙集古方驗案,兼錄個人臨證體悟,當屬濟世活人之作。其醫學思想或受金元四大家影響,強調「扶正祛邪」並重,用藥講究君臣佐使配伍,體現清代醫家重視實證與方藥實用的風氣。鄭氏享壽七十六歲,其生平反映了清中期儒醫兼修、以術弘道的時代特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