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鄭汝明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鄭汝明
鄭汝明,南宋時期醫家,生平事蹟記載較少,然其於中醫婦科領域有所貢獻。嘉定元年(1208年),鄭氏彙編唐代《胎前十八論》與宋代郭稽中所著《產後二十一論》,並輯錄孫思邈等歷代醫家相關論述,整合成《胎產真經》(又名《產經》)二卷。此書集中醫婦科胎前產後調理之精要,反映宋代以前婦產醫學之發展脈絡。
《胎產真經》與中醫婦科理論
- 胎前產後學說之整合
鄭汝明所輯《胎前十八論》與《產後二十一論》,系統性歸納妊娠期與分娩後之生理病理特點。胎前理論強調「逐月養胎」法,依妊娠月份調理臟腑氣血,如《千金要方》所載,逐月配伍針藥以安胎;產後論則注重「瘀血宜消、正氣宜補」,結合郭稽中所言「產後百脈空虛」,提出補氣養血、化瘀生新之法。 - 引用孫思邈等醫家學術觀點
書中援引孫思邈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對婦人病的論述,如「婦人之病,比男子十倍難療」,突顯婦科病機之複雜性。另參考《諸病源候論》對「妊娠惡阻」「產後蓐勞」等病症的病因分析,強調整體辨證與調攝。 - 宋代婦科臨床經驗之反映
南宋時期,婦科已獨立成科,《胎產真經》結合時醫驗方,收錄妊娠水腫、胎動不安、產後血暈等證治方藥,展現當時對婦人經、孕、產、乳生理病理的深入認識。
鄭汝明於中醫文獻學之地位
鄭氏雖非原創理論者,然其整理前代散佚文獻,使唐代以降之婦科精華得以流傳。宋代《胎產真經》與陳自明《婦人大全良方》相互輝映,成為研究早期中醫婦科史之重要典籍。書中對「胎教」「產後調護」等記載,亦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於婦科之應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