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鄭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鄭聲又稱為重語,是中醫學中指的一種病徵,特點是神志昏沉,語言重覆,語聲低沉,不相接續。鄭聲屬於疾病晚期,是精神散亂的重危表現之一。

最早可以在《傷寒論》中找到對鄭聲的描述,之後的醫學著作如《傷寒明理論》、《東垣十書》、《全生集》、《普濟方》等都有對鄭聲的記載。需要注意的是,鄭聲與「譫語」是不同的,譫語是指神識不清,言語無倫,聲音高亢有力,多屬於實熱症狀。而鄭聲則表現為發病進展到晚期,病情危重,精氣耗竭,因此聲音必定低沉,氣息短促,面色蒼白,精神疲憊,說話斷斷續續,自言自語,有時呼喚也沒有反應,被問到也不知道,屬於神虛範疇。《傷寒論.辨陽明病脈症並治》提到:病情實的話有譫語,虛的話就有鄭聲,鄭聲就是重覆地說話。

常見的鄭聲證候有兩種情況,分別是「亡陰鄭聲」和「亡陽鄭聲」。這兩種情況都是非常嚴重的危重狀態。亡陰鄭聲多是由於大量嘔吐、腹瀉、過度出汗、產後失血或外傷出血,或是受到長期熱邪的影響,導致陰精耗竭,心神散亂。主要症狀包括肌膚燥熱,四肢溫暖,汗液黏稠,口渴喜冷飲,呼吸急促,口脣舌乾燥發紅,脈搏虛數且較大。亡陽鄭聲則多是亡陰的進一步發展,或者是因為長期受病困擾,元氣衰微,或是寒氣大量散失,元陽虛損,或是心氣耗散,真陽即將耗盡所致。主要症狀包括出汗過多,四肢較涼,面色蒼白,呼吸短促微弱,口不渴,喜歡喝熱飲,口脣舌淡白或青紫,脈搏微弱接近斷絕或表面較浮、數且空。

鑒別亡陰鄭聲和亡陽鄭聲:這兩種情況都是病情嚴重,屬於危險的狀態。亡陰鄭聲主要是陰虛所致,治療時應當救援陰虛的同時,也要回復陽氣,方劑可以選擇生脈散加味。亡陽鄭聲則是亡陰的發展,或者是因為長期病癥不癒,元氣逐漸虛損,或者是因為寒氣過多而破壞元陽,或者是心氣耗散導致真陽瀕臨衰竭。治療時應當回陽救逆,方劑可以選擇參附湯或者參附龍牡湯加減。

鄭聲的出現可以是亡陰也可以是亡陽,由於陰陽相互依存,陰竭則陽虛無所附着而散擴,陽亡則陰無所化而枯竭,所以亡陰和亡陽往往相互出現,其中亡陰導致亡陽的情況比較常見。在治療時,需要同時救援陰虛和回復陽氣,只有同時兼顧陰陽,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
文獻中還有一些重要的記載。例如,《普濟方.傷寒門》中提到:鄭聲就是指重複地說話,也可以是聲音重而改變原本的聲音。有些人不瞭解這一點,誤將鄭聲視為重複說話,將鄭聲與譫語混淆,只停留在身體發燒和脈搏數快、頻繁口渴等症狀上,將其誤認為是譫語。實際上,對於鄭聲和譫語來說,並非一樣的病因和治療方法。因此,不能將鄭聲單純歸為多言,如果這樣的話,在三陰經中應該有明確的記載。但實際上沒有關於鄭聲的專門證治記載。雖然被稱為虛證,但仍然屬於正氣的範疇。這種虛證雖然不完整,但還是有一定的正氣存在,所以才會產生轉語不正的狀況。只有明白這一點,才能進一步詳細研究。

《景嶽全書.傷寒典下》中提到:鄭聲是由於虛弱所致,虛弱即指神虛。觀察其程度,最忌輕率地行使攻擊性治療,避免有所差錯,否則會導致死亡。治療時應該迅速觀察其精氣狀況,並適時施以救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