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鄭晟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鄭晟(生卒年不詳),字勵明,號蓮亭,清代康熙年間醫家,安徽歙縣人。出身仕宦之家,曾官拜州同知,然其家族素有「按期修合藥物濟人」之傳統,受家學薰陶,潛心醫學,尤精婦科與兒科。

學術背景與著作

鄭晟雖非專職醫者,然「素嗜方書」,長年蒐錄臨床驗方,歷二十餘載實踐考證,於1718年彙編《生生錄》三卷。此書承襲明末清初新安醫派重視實證之風,內容聚焦婦人胎產與小兒調護,系統性歸納以下要點:

一、婦科臨床體系

  1. 產前十忌
    載懷孕期飲食禁忌(如峻補、生冷)、情志調攝與針灸宜忌,反映清代對「胎毒」理論的重視,強調母體氣血陰陽平衡對胎元之影響。
  2. 胎產辨證
    按「氣滯」「血瘀」「脾虛」等分型論治,善用芎歸湯加減配伍,契合當時盛行的「產後多虛多瘀」學說,方中常佐健脾化濕之品如白朮、茯苓,體現新安醫派「調脾胃以安五臟」特色。

二、產後調護創新

書中「產後十忌」突破前人單純溫補觀點,提出:

  • 忌過早峻補,主張「先化瘀滯,後補氣血」的階段性療法
  • 列舉「熱鬱致痙」等變證處理,顯示對產後感染(古稱「產後發熱」)的認識

三、兒科臨證特色

  1. 新生兒調養
    記載「拭口法」「斷臍消毒」等技術,與明代《萬密齋醫書》互為補充,並創新性提出以黃連浸汁塗口腔預防「鵝口瘡」,暗合現代抗菌觀念。
  2. 急症處置
    收錄「小兒驚風」急救方,採用麝香、牛黃等開竅藥,配合推拿法,反映清代兒科「急則治標」的治療思維。

學術價值

《生生錄》雖非宏篇巨制,然其選方嚴謹,多為「歷試有效」之劑,且重視產科併發症防治,如「胞衣不下」採用活血化瘀合催吐法(服藥後探吐),此種異病同治的思路,體現鄭晟對《醫宗金鑑》等官修醫書的批判性吸收。書末附「驗方百餘首」,包含外用膏丹與食療方,展現明清醫家「簡、便、廉、驗」的臨床取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