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鄭思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鄭思聰(生卒年不詳),字敏齋,清代醫家,江蘇吳縣莫釐人,主要活躍於十九世紀末葉。其醫學造詣深厚,尤擅方劑學,所著《湯頭歌訣續編》四卷(1899年刊行),為補益汪昂《湯頭歌訣》之作,系統收錄臨床常用方劑,並以七言歌訣體例編纂,便於習醫者誦記,具有重要臨床參考價值。

鄭氏《湯頭歌訣續編》承襲傳統中醫方劑分類法,按功效劃分為發表、攻裏、和解等門類,每首方劑歌訣包含組成、劑量、配伍及主要適應證。其編撰特色在於:

  1. 兼收歷代驗方:除收錄經方外,更納入宋元以降諸家有效方劑,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《景岳全書》等典籍所載方藥。
  2. 注重藥物配伍:歌訣中強調「君、臣、佐、使」組方原則,如補中益氣湯以黃耆為君,配伍人參、白朮等共奏健脾益氣之效。
  3. 臨證加減示範:部分方劑附註加減法,如四物湯後註明「血虛加阿膠,血熱加黃芩」,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特色。

鄭思聰的學術貢獻在於繼承發揚「方劑歌括」傳統,其著作不僅便於初學,亦反映清代江南醫家對歷代方劑的系統整理經驗。書中所載方劑如犀角地黃湯、清暑益氣湯等,至今仍廣泛應用於溫病、內傷雜病治療,展現中醫方劑學的延續性與實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