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當臍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當臍痛

病證名,指疼痛集中於臍部周圍的病證,屬中醫腹痛範疇。此症首見於《張氏醫通·腹痛》,書中提出:「當臍痛為腎虛、任脈為病,六味丸加龜板灰。」並進一步闡述外感傷寒時,若陽脈澀而陰脈弦,多因本虛受寒所致,宜以小建中湯溫中和裏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虛任脈失養
    臍為「神闕穴」,屬任脈所主,與腎氣相通。若腎陰虧虛,任脈失於濡養,則虛熱內擾,可致當臍隱痛,伴見腰膝酸軟、眩暈耳鳴等症。治宜滋腎填精,方用六味地黃丸加龜板灰,以固任脈、益陰潛陽。
  2. 脾經虛寒
    脾主大腹,中陽不足則寒凝氣滯,臍周綿綿冷痛,喜溫喜按,兼見食少便溏、四肢不溫。此類多因飲食生冷或久病傷陽,治當溫中散寒,可選理中湯或附子理中湯加減。
  3. 蟲積內擾
    蟲積腹痛多見臍周陣發絞痛,痛無定時,或捫及條索狀物,伴面色萎黃、齘齒(磨牙)等症。因腸道寄生蟲擾動氣機所致,治宜驅蟲安腑,如烏梅丸加減,或配合使君子、檳榔等藥。

辨證分型與治法

  • 虛證
    • 腎陰虛:六味丸加龜板灰、枸杞子。
    • 脾陽虛:小建中湯(桂枝、芍藥、飴糖等)或黃耆建中湯。
  • 實證
    • 寒凝氣滯: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、生薑。
    • 蟲積:化蟲丸或追蟲丸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臍中痛:專指臍眼深處疼痛,多與衝任二脈或脾胃虛衰相關。
  • 繞臍痛:疼痛範圍環繞臍周,常見於寒疝或燥屎內結。

此症需結合脈象(如弦主痛、澀主虛)與兼症細辨,虛實寒熱各異,用藥亦須對證。古籍如《金匱要略》強調「腹中寒氣,雷鳴切痛」,亦屬當臍痛範疇,可參詳附子粳米湯等方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