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支法存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支法存
生平與背景
支法存為晉代著名醫僧,其先祖為胡人,後遷居廣州,故法存生於嶺南之地。他精通醫術,尤擅治療腳弱症(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「腳氣病」或「維生素B1缺乏症」),在當時享有盛譽。晉末永嘉之亂後,北方士族大量南遷,因水土不服及飲食習慣改變,許多人罹患腳弱症,病情危重,死亡率極高。支法存以其精湛醫術救治患者,活人無數,醫名遠播,與同時期的仰道人並列為治療腳弱症的權威。
醫學貢獻
支法存著有《申蘇方》五卷,此書雖已散佚,但其部分內容透過《千金要方》等後世醫籍得以保存。根據現存佚文推測,《申蘇方》可能收錄了治療腳弱症、濕熱病及嶺南地區常見疾病的方劑,反映了當時南方醫家對地域性疾病的獨特見解。
在治療腳弱症方面,支法存可能結合了中醫理論與臨床經驗,運用祛濕、健脾、通絡等法,並善用嶺南本地藥物。據《千金要方》引述,其方劑可能包含茯苓、澤瀉、蒼朮等健脾利濕之品,或配以活血通絡藥物,以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下肢腫脹、麻木等症狀。此外,其用藥可能考慮到南方濕熱環境對人體的影響,體現了「因地制誼」的治療思想。
歷史地位
支法存的醫學實踐,標誌著晉代南方醫家對地域性疾病的研究已具系統性。他的經驗不僅豐富了中醫對腳弱症的認識,也為後世醫家處理類似病證提供了借鑒。其著作雖佚,但透過歷代醫書的轉引,仍可窺見其學術影響力,尤其在嶺南醫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