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知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知聰在中醫史上的地位與貢獻

知聰(生卒年不詳)為南北朝時期吳地(今江蘇蘇州)人士,是中醫史與中日醫學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。據史料記載,公元562年,知聰攜帶大量中醫典籍赴日,其中包括《明堂圖》及其他醫藥典籍共計一百六十卷。此舉不僅促進了中日醫學的交流,更為日本漢方醫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。

醫術背景與《明堂圖》的重要性

知聰所攜帶的《明堂圖》是中醫經絡學的重要文獻之一。「明堂」一詞源於古代中醫的經絡腧穴學說,意指人體經脈循行與穴位分布的圖示,類似於後世的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。該書可能記載了針灸、經絡、臟腑理論等內容,對於日本早期的醫學教育與臨床實踐具有深遠影響。

「明堂」在中醫理論中與「五臟六腑之氣」密切相關,代表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,其圖譜繪製不僅反映古代醫家對人體解剖與生理的認知,亦包含針灸療法的核心理論。

對中日醫學交流的影響

知聰於六世紀中期東渡日本,正值日本飛鳥時代,其攜帶的醫典不僅包括經絡腧穴學說,可能也涵蓋了當時中國的方劑學、診斷學等內容。這些典籍的傳入,推動了日本早期漢方醫學的形成,並使中國的傳統醫學理論更廣泛地在東亞流傳。

知聰的醫學傳承

由於史料有限,知聰具體的醫學思想與臨床特色未能完整流傳,但從其攜帶的典籍可推測,他精通針灸與經絡學,並可能具有紮實的內科基礎。他所傳授的知識,可能間接影響了後世日本漢醫的發展脈絡,如後來的丹波氏醫學流派等。

知聰在中外醫學交流史上的地位,體現了南北朝時期醫家對醫學傳播的貢獻,也彰顯了中醫理論的廣泛影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