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直腸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直腸痢,病名。痢疾之隨食隨痢者。《六因條辨》:「伏暑痢色如凍,雜如水谷,肛垂里急,隨食隨痢,完谷不化,此直腸痢也。」治宜溫脾澀腸,用桃花湯、赤石脂禹餘糧丸、補中益氣湯等方。參見痢疾條。
直腸痢,又名直腸下痢,是痢疾的一種。其特點是痢疾發作時,大便呈水樣,色如凍,混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,肛門墜脹,里急後重,隨食隨瀉。
直腸痢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導致大便不成形,下痢不止;二是外感濕熱之邪,侵犯腸道,使腸道津液受損,大便稀溏,下痢不止。
直腸痢的治療,以溫脾澀腸為主。常用方藥有桃花湯、赤石脂禹餘糧丸、補中益氣湯等。
桃花湯由桃花、白礬、甘草組成。桃花性味甘、酸,具有清熱解毒、潤腸通便的功效;白礬性味辛、苦,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;甘草性味甘、平,具有緩急止痛、調和諸藥的功效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潤腸通便、收斂止瀉的功效,適用於直腸痢、痢疾後重、大便不成形、肛門墜脹等症。
赤石脂禹餘糧丸由赤石脂、禹餘糧、白礬、甘草組成。赤石脂性味苦、澀,具有收斂固澀、止瀉的功效;禹餘糧性味甘、平,具有健脾益氣、止瀉的功效;白礬性味辛、苦,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;甘草性味甘、平,具有緩急止痛、調和諸藥的功效。本方具有收斂固澀、止瀉的功效,適用於直腸痢、痢疾後重、大便不成形、肛門墜脹等症。
補中益氣湯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升麻、柴胡、陳皮組成。黃芪性味甘、微溫,具有補氣固表、利水消腫的功效;人參性味甘、微溫,具有大補元氣、復脈固脫的功效;白朮性味苦、甘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的功效;甘草性味甘、平,具有緩急止痛、調和諸藥的功效;當歸性味甘、辛,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;升麻性味辛、苦,具有升舉陽氣、解表透疹的功效;柴胡性味苦、辛,具有疏肝解鬱、升陽舉陷的功效;陳皮性味苦、辛,具有行氣化痰、燥濕健脾的功效。本方具有補氣固表、健脾益氣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適用於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、大便不成形、肛門墜脹等症。
直腸痢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不吃不潔食物,不喝生水。另外,還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