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直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直刺
直刺為針刺手法之一,指針體與穴位皮膚表面呈垂直角度刺入的進針方式。此法為針灸臨床中最基礎且常用的刺法,適用於肌肉豐厚部位的穴位,如四肢、腰背等處。
理論依據
直刺之理論根源可追溯至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所載:「正指直刺。」此處強調進針時需持針端正,針體垂直於皮膚表面,以確保氣至病所,同時減少患者不適。此手法符合「得氣為度」的針刺原則,能有效激發經氣,調和陰陽。
操作要點
- 持針方向:
施術者需以右手拇指、食指持針,中指輔助固定針身,使針體與皮膚表面呈90度角,垂直刺入。 - 進針深淺:
根據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肉豐厚程度,調整刺入深度。如合谷、足三里等穴,肌肉較為豐滿,可適度深刺;而頭面部等肌肉較薄處,則不宜採用直刺。 - 氣至調控:
直刺手法常配合提插捻轉等行針手法,以促進經氣運行。若患者出現酸、麻、脹、重等針感,即為「得氣」,表明經氣已至。
臨床應用
直刺廣泛應用於多種病症的治療,尤其適合針刺肌肉豐厚處的穴位。例如:
- 四肢穴位:如曲池、陽陵泉等,多用於舒筋活絡、緩解疼痛。
- 腰背部穴位:如腎俞、大腸俞等,可調理臟腑氣機,治療內科疾病。
此刺法亦常與斜刺、橫刺等手法交替使用,以適應不同穴位及治療需求。直刺不僅是中醫針灸的基礎技能,更體現了「法從簡出,效由巧生」的針法智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