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直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直骨(中醫經外穴名)
穴名釋義
直骨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,其名源於《針灸集成》。穴名「直骨」意指其位置與乳房垂直對應,取「直對骨位」之意。《千金要方》最早記載此穴的應用,稱其可用於治療小兒溫瘧,後世醫家進一步明確其定位與臨床效用。
穴位定位
直骨穴位於胸部,具體位置如下:
- 男性取穴法:於乳頭正下方一橫指(約1寸)處,按壓可觸及輕微凹陷處。
- 女性取穴法:以手指按壓乳房,使乳頭垂直向下,乳頭所對應的胸壁位置即為直骨穴。
解剖位置
直骨穴位於第5-6肋間隙附近,深層為胸大肌及肋間肌,分布有肋間神經及胸廓內動脈分支。
主治功效
直骨穴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證:
- 小兒溫瘧:古代醫家認為可透過灸法緩解瘧疾引起的寒熱往來症狀。
- 咳嗽氣逆:對於肺氣上逆所致之咳嗽、氣促有一定調理作用。
- 胸悶氣滯:可疏通局部氣血,緩解胸脅脹滿不適。
操作方法
臨床常用灸法或針刺,具體如下:
- 艾灸法:
- 艾炷灸:3-5壯。
- 艾條灸:溫和灸5-10分鐘。
- 針刺法:
- 斜刺或平刺,深度約0.3-0.5寸,不宜深刺以防傷及內臟。
中醫理論探討
直骨穴雖屬經外奇穴,但其作用機理可從中醫經絡理論解釋:
- 近治作用:穴位位於胸部,臨近肺臟,故能調理肺氣,改善咳嗽、氣逆等症。
- 溫通效應:艾灸直骨可溫散寒邪,適合寒性病證,如《千金要方》所載之「溫瘧」。
- 氣血調和:透過刺激該穴,可疏通胸脅部氣機,緩解局部氣滯血瘀。
文獻考據
- 《千金要方》:「小兒溫瘧,灸兩乳下一指三壯。」
- 《針灸集成》明確命名為「直骨」,並詳述其定位方法與臨床應用。
直骨穴雖非十四經穴,但在特定病證中仍有一定治療價值,體現中醫「辨證選穴」的靈活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