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直接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直接灸
直接灸,又稱為明灸或著膚灸,屬中醫灸法之一,為艾炷灸的主要形式。此法將艾炷直接置於穴位皮膚上施灸,藉由艾火之溫熱刺激,通調經絡氣血,達到溫陽散寒、扶正祛邪之效。
分類
依施灸強度與體表反應差異,直接灸可分為以下兩類:
- 化膿灸(瘢痕灸)
以較大艾炷施灸,灼至皮膚起泡、化膿,最終形成灸瘡並結痂。此法刺激較強,適用於頑固性疾病如哮喘、慢性虛寒痼疾,藉局部持續性刺激激發正氣,但需注意瘢痕護理。 - 非化膿灸(無瘢痕灸)
艾炷燃至近半時即移去,避免皮膚灼傷或化膿。適用於一般虛寒證或畏痛者,施灸後僅局部泛紅,不留疤痕,療效溫和。
中醫理論依據
直接灸作用機理源於《黃帝內經》「針所不為,灸之所宜」之說,尤其善治寒證、虛證及經絡壅滯。其熱力透過穴位滲入經絡,可振奮陽氣、驅散寒濕,並調和營衛氣血。臨床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、風濕痹痛及陽虛諸證。
操作特點
- 選材:以純艾絨製成錐形艾炷,大小依病症與部位調整。
- 定位:嚴格遵循腧穴定位,確保經氣傳導精準。
- 補瀉手法:艾火促燃為瀉,緩燃為補,視證候虛實調控。
直接灸作為傳統外治法,結合「辨證施灸」原則,展現中醫「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」的治療智慧,於臨床應用千年而不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