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直接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直接灸是艾炷灸的一種,又稱明灸、著膚灸。是指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膚上施灸的方法。根據灸量的大小及機體反應的不同,可分為化膿灸和非化膿灸兩種。

化膿灸

化膿灸是指艾炷燃燒後,在皮膚上留下灸瘡,並形成膿液的灸法。化膿灸的灸量較大,一般在3~5壯。施灸時,先將艾炷點燃,然後迅速放在穴位皮膚上,待艾炷燃盡後,形成灸瘡。化膿灸具有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等作用。常用於治療寒凝經脈、氣血凝滯、疼痛等症。

非化膿灸

非化膿灸是指艾炷燃燒後,在皮膚上留下灸痕,但不形成膿液的灸法。非化膿灸的灸量較小,一般在1~2壯。施灸時,先將艾炷點燃,然後緩慢放在穴位皮膚上,待艾炷燃盡後,形成灸痕。非化膿灸具有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等作用。常用於治療寒凝經脈、氣血凝滯、疼痛等症。

直接灸的注意事項

  1. 直接灸前要先將穴位皮膚清潔乾淨,並塗抹一些凡士林或植物油,以防燙傷。
  2. 施灸時要注意火候,避免艾炷燃燒過旺,以免燙傷皮膚。
  3. 施灸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每次灸10~15分鐘即可。
  4. 直接灸後,要注意局部皮膚的護理,避免感染。

直接灸的禁忌症

  1. 孕婦、小兒、體弱者不宜施灸。
  2. 皮膚有炎症、潰瘍、腫瘤等不宜施灸。
  3. 有出血傾向者不宜施灸。
  4. 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患者慎用灸法。

直接灸的臨床應用

直接灸具有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等作用。常用於治療寒凝經脈、氣血凝滯、疼痛等症。例如,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腹痛、胃痛、痛經、跌打損傷等症。

直接灸的古籍記載

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灸者,以艾炷著膚,令熱氣入皮膚,以通經絡,行氣血,散寒邪,溫脾胃,補虛損,療百病。」
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:「灸法,以艾炷著膚,令熱氣入皮膚,以通經絡,行氣血,散寒邪,溫脾胃,補虛損,療百病。」

《醫宗金鑒》:「灸法,以艾炷著膚,令熱氣入皮膚,以通經絡,行氣血,散寒邪,溫脾胃,補虛損,療百病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