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直推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直推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屬推法類別中的基礎手法。此術以拇指橈側緣或食、中二指指腹為施力點,沿經絡走向或肌纖維方向進行單向直線推動,其特點在於行徑如線、力道勻透,《小兒推拿廣意》特別強調「似線行,毋得斜曲」的操作要領,以免誤觸他經而致氣機紊亂。

從中醫經絡理論辨證,直推法具溫通之性,適用於皮部淺層氣血調理。操作時須遵循「輕而不浮,重而不滯」原則,手法速率以每分鐘120-160次為佳,使勁透皮部而不及肌肉層。臨床施術多配合介质如爽身粉或冬青膏以減摩擦力,在小兒推拿中尤為常用,如清大腸經時自虎口向指尖直推,能通腑泄熱;推三關時自腕橫紋向肘部直推,可溫陽散寒。

此手法之治療機理在於「通則不痛」:通過線性壓力刺激皮部孫絡,激發經氣循行,調節對應臟腑功能。在傷科應用上,順肌纖維走向直推可舒展筋結;於內科雜症中,循經直推則能調整經氣偏盛偏衰。現代研究顯示,該手法產生的剪切力可促進局部微循環,活化皮下感受器,調節自主神經反射。歷代醫家重視其方向與補瀉關係,如向心推為補、離心推為瀉,符合《內經》「隨而濟之為補,迎而奪之為瀉」的治療準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