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蛋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蛋積
定義
蛋積為中醫病名,屬食積之一,因過量食用禽蛋類食物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食滯不化而成積滯。其特徵為脘腹脹滿、噯氣泛酸,並伴有敗卵腐臭之氣,甚則引發局部堅硬疼痛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禽蛋性味甘平,富含滋膩之質,適量食用可補益氣血,然過食則易礙脾滯胃。脾胃主運化水穀,若因暴食蛋類,超出脾胃受納運化之能,則食積中焦,氣機壅滯,釀生濕濁,久而化熱,遂成蛋積。
臨床表現
- 消化道症狀:脘腹脹滿,噯氣頻作,氣味如敗卵,口泛酸水,甚則惡心嘔吐。
- 疼痛特徵:積滯日久,氣血瘀阻,可觸及局部硬塊,按之堅痛。
- 舌脈特徵:舌苔多厚膩或黃膩,脈象滑實或弦滑。
治療原則
治宜消食導滯、理氣和中,佐以化濕清熱。
常用方藥
- 妙應丸(《雜病源流犀燭》):為治療蛋積之代表方,功能消積化滯,通調氣機。
- 單味藥:
- 白蔻仁:芳香化濕,行氣寬中,能醒脾開胃。
- 橘紅:理氣化痰,消食導滯,尤擅化解黏膩之積。
- 豆豉:宣鬱除煩,助脾胃升清降濁。
- 姜汁:溫中止嘔,散結行滯,兼能解毒。
古籍論述
《雜病源流犀燭·積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明言:「蛋積,食蛋不消成積,即噯敗卵氣作酸堅痛也。」指出其病機與典型症狀,並強調理氣消積為治療關鍵。
辨證要點
蛋積需與其他食積(如肉積、酒積)鑑別,其特異性在於:
- 病史明確與蛋類攝入過量相關。
- 噯氣及嘔吐物具明顯腐卵臭味。
- 積滯質地偏堅,與一般食滯之軟脹不同。
此病證體現中醫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」之理論,強調脾胃運化與飲食節制之重要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