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直中陰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直中陰經,病證名。指寒邪不經過三陽經,直接侵犯三陰經。以初起無發熱症,而直接表現出惡寒等陰經證候為特征。《傷寒論.辨太陽病脈證並治》:「病有發熱惡寒者,發於陽也;無熱惡寒者,發於陰也。」

直中陰經的病因,是由於寒邪直接侵犯三陰經,而沒有經過三陽經。寒邪侵犯三陰經,會導致三陰經的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出現惡寒、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
直中陰經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惡寒重,發熱輕,或無發熱。
  2. 頭痛、身痛、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  3. 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
直中陰經的治療,以溫經散寒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附子、乾薑、白芍、桂枝、甘草等。

直中陰經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在寒冷的季節,要注意穿衣保暖,不要過度勞累,不要熬夜。如果出現了惡寒、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要及時就醫。

直中陰經是一種常見的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直中陰經的症狀,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傷寒論》中關於直中陰經的記載:

  • 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自汗出,不惡寒者,為溫病也。若其人下之,必先自下利,而後惡寒者,為直中陰也。(《傷寒論》第117條)
  • 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自汗出,不惡寒者,為溫病也。若其人下之,必先自下利,而後惡寒者,為直中陰也。若下之,其人必先利,而後惡寒者,為陽明也。若下之,其人必先利,而後身疼痛者,為少陽也。若下之,其人必先利,而後吐者,為太陰也。若下之,其人必先利,而後喘者,為厥陰也。(《傷寒論》第118條)

由此可見,直中陰經是一種由寒邪引起的病證,其主要症狀是惡寒重,發熱輕,或無發熱。如果出現了直中陰經的症狀,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