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指肚,又稱指腹,為中醫學中對手部特定部位的稱謂,位於手指掌面各指節之間,肌肉略微突起的柔軟部位。此處皮膚細膩,觸覺靈敏,是經絡氣血匯聚之處,於診斷與治療中具重要意義。
從中醫經絡理論而言,指肚與手三陰經、手三陽經密切相關。拇指指肚屬太陰肺經,食指與大腸經相連,中指通心包經,無名指聯繫三焦經,小指則分屬少陰心經與太陽小腸經。透過觀察指肚色澤、形態及觸感,可初步判斷臟腑氣血狀態。
在診法應用上,指肚為望診與切診之關鍵部位:
- 望診:健康者指肚應呈紅潤飽滿狀。若見蒼白主氣血虛弱,暗紫多為瘀滯,青黑則提示寒凝血瘀。
- 切診:按壓指肚可察穴位反應,如壓痛或結節,或反映相應經絡臟腑病變。例如,中指指肚壓痛可能與心包經氣機不暢相關。
此外,指肚於推拿療法中有特殊作用。其柔軟性與敏感度適於施行揉法、按法等手法,常用於刺激手部穴位(如勞宮、少商),以調節氣血、疏通經絡。明代《小兒推拿秘旨》更將拇指指肚列為「脾經」推拿要區,強調其對脾胃功能之調治效果。
就中醫整體觀而言,指肚雖為局部組織,然透過經絡連屬,實為窺探全身氣血盛衰、臟腑功能之窗口,臨床辨證時不可輕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