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指骨,又稱竹節骨,為中醫解剖結構名,與現代解剖學所指之指骨相對應。

結構與數量
人體兩手共有十指,每指之指骨除拇指為兩節外,其餘四指皆為三節,合計二十八節,此記載可見於清代醫著《傷科匯纂》。指骨之間由關節相連,形似竹節,故中醫又稱之為「竹節骨」。

中醫理論中的指骨
中醫認為,指骨為肢體末端之骨,與經絡、氣血密切相關。

  1. 經絡連結

    • 手指為手三陰經、手三陽經之循行所過,指骨周邊分佈多處穴位,如少商(拇指)、商陽(食指)、中衝(中指)、關衝(無名指)、少衝(小指)等。
    • 指骨之氣血運行,直接反映經絡通暢與否,亦為診脈、針灸之重要參考。
  2. 臟腑相關

    • 中醫臟象學說中,手指與五臟相應。如拇指屬肺,食指屬大腸,中指屬心包,無名指屬三焦,小指分屬心與小腸。指骨之狀態(如變形、疼痛)可間接反映臟腑功能。
  3. 傷科應用

    • 指骨損傷屬「骨折脱臼」範疇,治療時需正骨復位,外敷活血化瘀藥材,內服續筋接骨之劑,如《醫宗金鑑》所載之「正骨紫金丹」。
    • 清代《傷科補要》亦強調指骨損傷後需細察節縫,避免錯位癒合影響手部功能。

文化意涵
中醫古籍常以「竹節」喻指骨,既取其形似,亦寓「節節相通」之意,強調骨節間氣血貫通之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