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甲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指甲縫
在中醫學中,指甲縫指指甲與周圍皮肉相連接的部分,又稱「甲溝」或「爪甲縫」。此處為氣血運行與經絡通達的重要部位,與肝、脾等臟腑功能密切相關。
中醫理論與指甲縫的關聯
- 肝主筋,其華在爪
中醫認為,肝藏血,主疏泄,其精華表現在指甲。若肝血充盈,則指甲縫周圍的皮肉潤澤,指甲生長堅固;若肝血不足,可能導致指甲縫乾裂、甲床蒼白或指甲變薄。 - 脾主肌肉,氣血生化之源
脾統血,負責運化水穀精微以滋養四肢百骸。指甲縫周圍的肌肉與皮膚依賴脾氣濡養。脾虛者易見甲周皮膚萎軟、甲縫潮濕或易生倒刺。 -
經絡循行與病理表現
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均經過指端,指甲縫的異常可反映經絡氣血狀態。例如:- 甲縫色紫暗:多與氣滯血瘀相關,常見於寒凝血脈或外傷。
- 甲縫紅腫:多屬熱證,可能為濕熱蘊結或毒邪外襲。
- 甲縫脫屑或裂開:常與血虛風燥或津液不足有關。
古籍記載參考
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爪為筋之餘」,強調指甲與肝血的關聯;《諸病源候論》則載「爪甲縫裂」,歸因於「血氣不榮」。後世醫家進一步將甲縫狀況納入望診範疇,作為辨別氣血盛衰與臟腑功能的依據之一。
指甲縫的形態與色澤變化,在中醫辨證中可作為輔助判斷指標,但其具體病因仍需結合整體脈症分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